中国证券报:贝特瑞2021年实现净利14.41亿元 持续扩产巩固领军地位

时间:2022-04-26   发布人:   总浏览:

    3月30日晚间,贝特瑞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。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04.91亿元,同比增长135.67%;实现归母净利润14.41亿元,同比增长191.39%。得益于公司前瞻性规划,贝特瑞抓住新能源高速发展机遇,实现产销两旺,负极材料龙头地位持续稳固,正极材料盈利能力持续增长,完善的产业链布局,使公司未来增长可期。

负极材料行业地位持续巩固

    经过二十余年的积累与发展,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形成了由天然石墨负极材料、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和新型负极材料为主体的负极材料产品体系。2021年,贝特瑞负极材料产能加速释放,行业龙头地位稳固。

    据高工锂电调研数据显示,2021年,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企业共实现出货72万吨,较2020年大幅增长97.26%。年报显示,2021年,公司负极材料销量16.62万吨,营业收入64.59亿元,同比增长104.96%。报告期内,公司负极材料产能14.47吨,在建产能26万吨,未来产能有望实现翻倍式增长。

    贝特瑞为生产天然石墨负极材料起家,技术积累丰厚。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方面,公司已经形成了集矿山开采、天然鳞片石墨加工与球形化、纯化及成品生产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。

    年报显示,2021年公司致力于开发“具有较低膨胀率及长循环寿命的天然石墨产品”,现已进入量产阶段,项目达成后可增强公司天然石墨竞争力,并进一步完善产品品类,有利于公司利润提升。

   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为目前主要的负极材料品种。根据高工锂电发布的《2021年中国锂电池负极行业调研报告》预测,我国人造石墨出货量预计2025年将增至124万吨,届时占比将高达85.52%。此外,自建石墨化产能成为新趋势,有助于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厂商建立可控的石墨化加工配套产能。贝特瑞通过参股或控股方式对人造负极材料的石墨化、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等关键生产工序或原材料环节进行了布局。

    2021年,公司通过对外投资,持续加码人造石墨负极,进行了多次对外投资项目,其中包括5万吨高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、年产12万吨负极针状焦生产线、年产8万吨高端人造石墨负极一体化产线项目、年产10万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项目等,将为公司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能提供有力支撑。

    贝特瑞表示,公司将通过技术降本,推进连续石墨化技术的规模化应用、优化生产工艺、提升自动化及一体化、成品尾料再利用等,实现全工序降本。

硅基负极方向实现突破

    作为国内首批实现硅基负极材料量产厂商之一,在硅基负极方向的动作颇受关注。硅基材料由于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(理论比容量为4,200mAh/g,是石墨负极材料的10倍)、较低的脱锂电位以及相对出色的安全性能,有望成为下一代负极材料研发的主流方向。据高工锂电预测,2025年,中国硅基负极材料出货量将达到2.2万吨。

    年报显示,公司已完成新一代高容量硅碳及高首效硅氧产品开发,并取得客户认证,产品已导入量产,将有助于保持硅基负极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处于行业领先地位。

    根据公告,公司还拟在深圳市光明区内投资建设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,预计总投资50亿元。项目规划于2023年12月底前建成投产年产1.5万吨硅基负极材料产能;于2028年前实现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产能全面达产。

正极材料盈利能力高速增长

    年报显示,2021年贝特瑞正极材料销量3.16万吨,同比增长47.55%;实现营业收入36.51亿元,同比增长250.36%;销售均价同比增长137.45%,成为公司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。

    2021年6月,贝特瑞完成磷酸铁锂资产及业务的全部转让,通过整合优化资产结构,集中资源聚焦正极材料核心业务,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。公司当前专注于NCA、NCM811为代表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,具有钴含量低、能量密度高、性价比高的特点。目前公司高镍正极材料产线通过SKI、松下等国际客户审核验证。发货量上,高镍三元对国内外大客户均实现突破。

    年报显示,公司2021年正极材料产能3.38万吨,在建产能5万吨。据东方证券统计,除公司早期在深圳总部3000吨三元正极材料产能外,江苏贝特瑞15000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已于2019年投产,并另外新增15000吨产能,预计2022年投产。此外,常州贝特瑞与SKI、亿纬锂能共同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锂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,预计2023年产能全部释放。2025年公司三元正极总产能预计可达83000吨,权益产能58500吨。

年报显示,公司正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领先的超高镍正极材料,满足动力和消费电子高能量密度的需求,该项目已完成小试阶段开发,进入中试阶段。